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 Copyright (C) 2001-2018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23866號 魯公網安備 37010202000111號 新出網證(魯)字02號 魯網文[2016]0501-001號
9月24日晚19點整,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震撼上演,以這部紅色主題濃郁、山東特色突出、藝術水平高超的優秀文藝作品,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詳細]
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眾網海報新聞今天起推出重磅產品“沂蒙精神世代相傳”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第一期《水乳交融沂蒙情》,本期產品運用手繪畫風,生動呈現了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新時代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的生動場景。[詳細]
軍地領導觀看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軍地領導觀看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7月30日晚在山東劇院精彩上演。省委書記劉家義、中央主題教育第四指導組組長臧獻甫、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和駐濟部隊官...[詳細]
7月16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以“新時代 新動能 新山東”為主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山東專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山東提出將大力弘揚“沂蒙精神”,把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詳細]
巍巍蒙山高,清清沂水長。山東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唱響一曲大氣磅礴的沂蒙精神贊歌,禮贊融入血脈的紅色基因,自2018年12月首演以來,已在北京、福州、沈陽等地和省內演出40多場,讓無數觀眾流下了熱淚、拍麻了手掌。[詳細]
17日上午,沂蒙精神研究中心官方新媒體平臺(網址:www.chinayimeng.cn )上線儀式,在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舉行。該新媒體平臺集PC端官方網站、手機微網站、海報客戶端專欄、官方微博微信“四位一體”,采用網絡時代受眾易接受傳播...[詳細]
加快紅色文化“大眾化”的進程,讓新媒體平臺成為新時代沂蒙精神全系化學習園地、理論研究智庫和紅色基因的傳承樞紐。今天,由省委黨校與與省互聯網傳媒集團聯合打造的沂蒙精神研究中心新媒體平臺正式上線。[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把沂蒙精神的特質概括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深刻揭示了黨同人民、軍隊與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連的關系,深刻回答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根本問題。[詳細]
王彬林表示,《沂蒙山》劇目分為六幕,共有四十個唱段,演唱形式較為豐富,涵蓋了男女獨唱 對唱 二重唱 四重唱 混聲合唱等,并將山東民間音樂《沂蒙山小調》中的音樂元素吸納到歌劇唱段之中,貫穿歌劇的始終 90后觀眾蒲天寧搶票觀賞了這部歌劇...[詳細]
11月23日,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人民日報社、山東省委主辦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沂蒙精神與新時代黨群關系理論研討會在臨沂舉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詳細]
沂蒙精神蘊含創新創造的因子,刻印著山東人自古就有的敢闖新路的傳統。一代代齊魯兒女,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時,始終牢記黨的光輝歷史,自覺踐行初心使命,讓“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這一沂蒙精神的特質,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詳細]
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弘揚沂蒙精神。在紀念館里,采訪團成員聆聽了講解員講述的戰役經過、烈士事跡以及全民支前的歷史,大家駐足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前瞻仰,在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前凝視[詳細]
沂蒙精神誕生在革命戰爭年代的烽火硝煙中,“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沂蒙精神的高度概括。我們要學習這種大無畏的沂蒙精神,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網友waterlemonme:一定要好好踐行沂蒙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學生,不能忘記自己肩...[詳細]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臨沂時強調,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詳細]
3月26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點亮沂蒙精神地標”主題活動在臨沂市啟動,40余人組成的采訪團走進臨沂,共同回顧沂蒙大地上的紅色歷史。 [詳細]
3月28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點亮沂蒙精神地標”采訪團來到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在這個被稱為中國“山村好萊塢”的影視基地內,重溫革命故事,感受紅色旅游給當地帶來的全新變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