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 Copyright (C) 2001-2018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23866號 魯公網安備 37010202000111號 新出網證(魯)字02號 魯網文[2016]0501-001號
沂蒙精神,不僅賦予臨沂這片土地紅色情懷,也成為臨沂文化和旅游發展的寶藏。據臨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統計,今年上半年,臨沂市接待國內外游客2209萬人次,旅游消費達到252億元。全市紅色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到3萬余人,間接就業人數達到10萬余人。[詳細]
“一聲聲呼喚,一聲聲真情,沂蒙兒女把生命留給子弟兵,世間哪有這樣的人,世間哪有這樣的情,沂蒙山的親人讓山河屏息、天地動容……”8月29日19時30分,經典的唱詞回響在德州大劇院,現場掌聲雷動。 [詳細]
“今天這個會要是開成了,我以后就是咱們村的村支書,咱們村的事,我都管!”“你這城里的公司辦得好好的,怎么就想起來回來,一定要當這個村支書???”影片《夢想沂蒙》片頭的音樂一響起,仿佛將人們一下拉到了沂蒙這片土地。沂蒙,是一個記錄...[詳細]
革命戰爭年代,山東軍民生死與共、水乳交融,鑄就了偉大的沂蒙精神,形成了黨的精神瑰寶,“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于勝利、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币拭删袷且拭扇嗣裨陂L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先進群體意...[詳細]
“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誼長……”8月22日上午,在“沂蒙精神展館”外,動人的《沂蒙頌》情真意切,現場駐足的市民或嚴肅、或好奇,似乎連孩子們的聲音都帶著莊重。[詳細]
民族歌劇《沂蒙山》是一部“主旋律”,講述的是一個80年前的“舊”事。[詳細]
7月16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以“新時代 新動能 新山東”為主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山東專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山東提出將大力弘揚“沂蒙精神”,把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把沂蒙精神的特質概括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深刻揭示了黨同人民、軍隊與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連的關系,深刻回答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根本問題。[詳細]
6月6日,2019年度臨沂市黨校系統沂蒙精神理論研討會在市委黨校召開。市委副書記鄭德雁出席并講話,山東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山東省沂蒙精神研究會秘書處負責人、山東省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林學啟出席并作學術報告[詳細]
5月17日,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委托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建設的沂蒙精神研究中心官方新媒體平臺正式上線。平臺包含PC端官方網站、手機微網站、海報客戶端專欄、官方微博微信,形成完整的“四位一體”格局,為沂蒙精神傳承開拓了又一嶄新...[詳細]
3日晚,音樂會版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廳唱響,能容納400人的音樂廳座無虛席,連過道里都站滿了來看演出的學生。臺上演員激情表演,臺下觀眾掌聲不斷。演出結束后,臺下觀眾仍眼含熱淚久久不愿離去。[詳細]
民族歌劇《沂蒙山》近日在山東巡演,持續引發觀賞熱潮,演員們精彩演出讓紅色基因和沂蒙精神煥發新時代光彩。6月3日,《沂蒙山》主創團隊來到山東藝術學院與學院師生開展藝術交流座談。座談會現場,《沂蒙山》多位藝術家以特聘教授方式加盟山東...[詳細]
“電影版《沂蒙山》大約8月開拍,11月左右出片?!?月29日,在山東影視精品創作及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侯克明表示,舞臺劇《沂蒙山》將搬上熒幕,盡快和觀眾見面。[詳細]
5月16日,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在濟南再次上演,現場許多觀眾潸然淚下,深深為軍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真情所打動,作為一部根據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真實歷史創作而成的優秀文藝作品,《沂蒙山》贏得了觀眾的一致贊嘆。 [詳細]
軍地領導觀看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軍地領導觀看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7月30日晚在山東劇院精彩上演。省委書記劉家義、中央主題教育第四指導組組長臧獻甫、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和駐濟部隊官...[詳細]
加快紅色文化“大眾化”的進程,讓新媒體平臺成為新時代沂蒙精神全系化學習園地、理論研究智庫和紅色基因的傳承樞紐。今天,由省委黨校與與省互聯網傳媒集團聯合打造的沂蒙精神研究中心新媒體平臺正式上線。[詳細]
讓沂蒙精神始終激蕩讓黨心民心深情交融。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山東時深情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詳細]
12月20日上午6時02分,黨齡最長、年齡最大的百歲沂蒙老紅嫂張淑貞,在沂南縣馬牧池鄉東辛莊村家中安祥辭世。 [詳細]
王彬林表示,《沂蒙山》劇目分為六幕,共有四十個唱段,演唱形式較為豐富,涵蓋了男女獨唱 對唱 二重唱 四重唱 混聲合唱等,并將山東民間音樂《沂蒙山小調》中的音樂元素吸納到歌劇唱段之中,貫穿歌劇的始終 90后觀眾蒲天寧搶票觀賞了這部歌劇...[詳細]
11月23日,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人民日報社、山東省委主辦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沂蒙精神與新時代黨群關系理論研討會在臨沂舉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詳細]
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弘揚沂蒙精神。在紀念館里,采訪團成員聆聽了講解員講述的戰役經過、烈士事跡以及全民支前的歷史,大家駐足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前瞻仰,在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前凝視[詳細]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也已經深深地烙印在英雄的骨髓之中,始終指引著他們的人生前行之路。在濃郁紅色氛圍環境中長大,四名烈士,無一例外從小都有軍人夢想,渴望在軍營中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詳細]
牢記囑托,擔當作為,心系大眾,胸懷時代。創刊80年來,大眾日報受沂蒙精神滋養,同時也積極實踐、不斷創造著與群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時代新篇。[詳細]
沂蒙精神蘊含創新創造的因子,刻印著山東人自古就有的敢闖新路的傳統。一代代齊魯兒女,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時,始終牢記黨的光輝歷史,自覺踐行初心使命,讓“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這一沂蒙精神的特質,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詳細]
3月26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點亮沂蒙精神地標”主題活動在臨沂市啟動,40余人組成的采訪團走進臨沂,共同回顧沂蒙大地上的紅色歷史。 [詳細]
3月28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點亮沂蒙精神地標”采訪團來到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在這個被稱為中國“山村好萊塢”的影視基地內,重溫革命故事,感受紅色旅游給當地帶來的全新變化。[詳細]
譜寫新時代黨群關系新篇章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 習近平總書記把沂蒙精神的特質概括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深刻揭示了黨同人民、軍隊與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連的關系,深刻回答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根本問題。...[詳細]
圖①②:張淑貞用一生詮釋著紅嫂精神,踐行著沂蒙精神。張淑貞,作為沂蒙精神的忠實踐行者、傳承者,她用一生詮釋了愛黨擁軍的紅嫂情懷,踐行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 [詳細]